“n号房”令人作呕,性教育可以早一点,再早一点

2020-03-27

近两天,韩国“n号房事件”在网络上愈演愈烈。


“n号房事件”是指通过社交平台建立多个秘密聊天群,将被威胁的女性,其中也包括未成年人,作为侵害对象,在房间内共享非法拍摄的视频和照片的案件。


这些聊天群,也被称为“房间”。“n号房间”,就是多个聊天群。


韩国警方表示,该案件从2018年开始,嫌犯在聊天室发布性剥削画面供会员观看并收取会费,会员多达26万。受害者全部都是女性,其中还包括了未成年、婴儿等。


这起案件牵连广泛程度远超我们的想象,受害人中甚至还有婴儿,犯罪没有底线。


“n号房”内残忍变态的内容引发众怒,房间建立者为了满足某种需求,通过这样的方式伤害到太多的人。


回过头看这起事件,再联想起国内外的各类性侵事件,2013-2016年,我国媒体公开报道的性侵儿童案(14岁以下)就有1401起,受害人超过2568人。


据欧洲议会统计,每5名儿童中就有一名遭受性暴力。每年,法国约有700名儿童因受虐死亡。儿童性侵害已成为全球不容忽视的问题,全球平均发生率为12.7%


全世界都在面临这样的困境,儿童性侵屡屡发生。


儿童性侵让我们更加揪心,对于孩子来说有些事情是后知后觉的,被伤害的孩子们当时可能并不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,孩子们无法分辨这是好是坏。


是不是该和父母倾诉?归根结底,还是性教育的缺失。


我国近七成家长没有对孩子进行过系统防性侵教育,近九成的儿童没有上过防性侵课。


儿时被性侵的经历,会成为一个人心中终生难以驱散的阴霾,对成年后的亲密关系、亲子关系都影响重大。


这样的新闻仿佛时刻都在上演:

“女孩称小学6年持续被老师性侵,10年后自揭伤疤:不想结婚不想生小孩”


在手写信中,女孩称从2010年刚上小学时起,便被数学老师性侵,从小学一年级持续到四年级。到了五六年级时,老师甚至在办公室让她坐在他的大腿上,进行侵犯。

“n号房”事件中受害的孩子们,被胁迫和侵害后孤立无援,害怕告诉父母,这其中除了罪犯对她们实施的恐吓和精神控制,还有一些原因也和性教育的缺失息息相关。


在很多家庭中,父母与孩子之间沟通从不涉及与性相关的话题。代代相传的羞耻感,成了性教育最大的阻力。


直接回答孩子的问题

“妈妈我从哪里来?”相信很多家长都被问过这个问题,对孩子来说是好奇的问题,对家长来说却是尴尬。


而当我们接收到这样的问题时,首先应该放下偏见,破除我们从小接收到的关于性是肮脏的、羞耻的刻板印象,理解孩子提问背后的好奇心。


对于孩子来说,这个问题可能很普通就像问树叶为什么是绿色的一样,单纯只是对世界的好奇和探索而已。

罗素在《婚姻革命》中说:如果我们把性搞得很神秘,那就会大大增加孩子对于这个问题的好奇心。


我们可以试着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回答这个问题,用清晰的语言去描述和解释,不要含糊其辞。


在解释时,正面说出生殖器的名称,或者结合科普的绘本,和孩子一起读。


阅读时,不要刻意回避、语焉不详地跳过生殖器介绍。这会让孩子觉得“这个东西不能讲”,更加强孩子的好奇心,产生误导。


丁香医生在一篇文章中表示宝宝在 1 ~ 2 岁左右,就已经能对性别差异有一定的认识了。所以对孩子的性教育,应该是越早越好,最好能从孩子 1 岁左右的时候就开始。


孩子在 2 岁的时候就开始认识到自己的性别,逐渐意识到自己是男生还是女生。


当孩子和爸爸或妈妈一起洗澡时,家长可以引导孩子认识自己的身体,介绍到生殖器时也要保持平静的态度,这是很正常的,要懂得保护自己的隐私。


可以告诉孩子不同性别身体的特点,展示给孩子看成熟的身体。这是一个性别认同的过程,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和社会化。


保护孩子的隐私

很多家长喜欢在社交网站分享孩子的照片,以此来记录他们的成长。


现在有很多家长,会不由自主地晒自己出生没多久的孩子的裸照。也没有对靠近私密的身体部位进行遮挡处理,有的甚至在图片下面附上定位,这是对孩子隐私的曝光。


或许很多人没想到,这些无意的曝光,有可能成为儿童色情网站的素材,甚至让自己的孩子成为坏人的“目标”(很多儿童性侵案件为熟人作案)。


想要建立起孩子的身体自尊,最重要的是减少孩子隐私部位的不必要暴露,特别是在公共场合和社交媒体上。作为父母,我们一定要保护好孩子的隐私。

避免性别固定思维

大部分的家长都会认为男孩要有男孩的样子,之前爸爸去哪儿的杨烁就对儿子十分严格,要求他儿子应该像男子汉一样,不能哭,不能悲伤。孩子在这个教育互动中其实会失去表达自己真实感受的机会。


当负面情绪不能被亲近的人理解和表达时,下意识就会回避,孩子会认为所有的负面情绪是不被接纳的,当情绪产生时,不能寻求帮助去化解,这样也造成了很多儿童在遭受性侵之后不知道该如何去说出口。寻求帮助。


男孩子也可以哭泣,女孩子也可以爱冒险游戏,只要他们觉得快乐就好,尊重孩子的本性,才是健康成长的第一步,不用用特定的行为去圈定性别。


警惕自己的“应该”思维,过分要求孩子只做生理性别一样的事情。

在生活中,我们可以做的还有很多,从小就对孩子进行性教育是对孩子的保护,不仅保护TA不受害,更重要的是教会TA不去伤害别人。


热门资讯

暂无数据

服务热线: 180-5844-3929

工作时间:周一至周五 10:00 - 12:00, 14:00 - 18:00

学智云官方服务
学智云公众号

版权所有 ©2017 - 2019 学智云教育咨询 技术支持:学智软件平台 备案号: 浙ICP备17037827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