别拿“分享”绑架孩子,用这些技巧引导,孩子才能懂

2020-03-13

懂得分享,会分享一直以来都是一种美德,也是我们生活中至关重要的社交技能。


孩子通过分享能够学会结交朋友,能够尝试不同的机会,能学会合作、排队等待、谈判和妥协。只要学会了分享,感觉整个世界都慢慢在向孩子更广阔地开放。


分享仿佛是一张通往美好世界的通行证,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会分享。


分享可以是习惯,不应该是一种绑架

其实,没有哪个孩子天生就乐于分享,就算成年了,我们还是会有舍不得分享的东西,这都是正常的现象。


在生命之初的几年里,孩子们都是以自我为中心。“我喜欢的,就是我的;我拿到的,就是我的;我看到的,也是我的……”随着认知能力的发展和逐渐的社会化,他们才能慢慢发展出分享的意识。


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,孩子在7岁之前并不具备道德自律能力。


父母不要把“分享”当成一种道德品质来要求孩子,借此给孩子负面的道德评价。


对于孩子来说,如果将分享当成一种行为习惯来培养,而不是道德品质来约束,更有利于孩子以后形成乐于分享的品质。




懂得分享的前提是有“物权意识”

1-2岁的孩子,有强烈的自我意识,常常以自我为中心,因为表达能力有限,没办法正常地与其他孩子进行沟通交流,正是“不会分享”、“不懂社交”的时期。


孩子在3-4岁时才真正地学会分享,大多3岁前的孩子还不明白什么是“我的”,“你的”之分,所以在这之前,即使孩子好像做出了分享的行为也并不是他真正的意愿。


真正的分享,是将自己喜欢的物品、特定的情感体验以及劳动成果与他人分享的过程,是幼儿个体亲近群体,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一种较高层次的社交行为。


只有让孩子先懂得区分什么是“我的”和“你的”,才能进行下一步的行为:分享。这也就是孩子“物权意识”的建立。


孩子2岁以后,随着孩子自我意识的发展,孩子开始意识到自己的东西是属于自己的,因此会开始捍卫自己物品的权利,进入“物权敏感期”。



在这个时期,父母可以这样引导孩子:

这是你的玩具,你可以自己保管。

这是妈妈的钱包,里面的东西是属于妈妈的,请不要翻动。

这是爸爸的电脑,里面的资料很重要,宝宝不能拿来玩。


从儿童心理发展规律来看,孩子先是拥有自我意识,进而才会考虑别人,也就是说,孩子一定是先形成自我的物权意识,才学会与人分享。


增强孩子安全感

不想分享的人有一个特点,就是害怕失去。一个长期缺乏安全感的孩子,他得到一样东西后,不论是普通还是珍贵,都会小心翼翼地守护。


在孩子眼中这些东西都是特别的、重要的。他可能会借助这些东西来增强他的安全感,所以很害怕失去这个东西。


父母以身作则分享

孩子都很擅长通过模仿成人来学习。所以作为父母,最好的教育就是以身作则:父母应该多与孩子和其他人分享自己的东西。日常生活中可以怎么做呢?


妈妈可以把刚买回来的蛋糕一块分给爸爸,一块分给宝宝,告诉宝宝:这个蛋糕的味道很美味,我很想分享给你们,所以一块给你,一块给爸爸,快来一起尝尝吧。


爸妈之间的分享也可以“故意”让宝宝知道,“谢谢宝宝爸爸分享这块西瓜给我。我很开心我们能共同分享!”




帮助孩子建立合理的分享规则

我们可以通过帮助孩子建立一些合理的分享规则,让孩子知道,分享玩具是安全的,玩具不会因为分享而失去。


一般来说,孩子通常不愿意分享最喜欢的玩具,可以跟孩子说,“妈妈知道这个玩具是你非常喜欢的,你可以把它收起来,再帮你找找还有什么玩具可以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分享。”尊重孩子物权观的基础上,也引导孩子建立了合理的分享规则。


让宝宝尝试轮流拥有一个物品

有了轮流拥有一个物品的经验,懂得轮流和等待是进行分享的前置准备。


当几个小朋友一起玩一个玩具时,我们可以带上计时器,树立规则:让一个孩子先玩几分钟,时间到了听到计时器响起,就把玩具让给别的小朋友;下一次计时器又响起了,孩子们就再一次交换玩具。



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知道,把玩具借给别人只是暂时的,不会被永远拿走,孩子也就不会对分享这件事产生恐惧。


让孩子懂得“轮流玩”的规则。比如让他学会说:“这个玩具,你先玩,我后玩。”这是一个交友技巧,重点是“我后玩”几个字。当孩子跟别的小朋友这么说时,一般会获得对方的同意。


平时跟宝宝一起亲子阅读的时候,父母也可以和宝宝轮流翻页,让宝宝体验和明白什么是轮流和等待。


创造机会,鼓励分享

可以创造这样的分享环境:组织一个小型的宝宝聚会,父母也可以让客人带一些他们孩子的玩具来分享,这样父母可以借机引导双方的孩子:要是想玩其他孩子的玩具,可以拿出自己的玩具作为交换。


当父母注意到孩子开始愿意分享了,或者给其他孩子看和触摸了,这其实是一个大进步,可以适当地进行分析和鼓励:


“你把玩具车给小明玩的时候,有没有看到他很开心?他真的好喜欢这个玩具,宝贝真的做得很好。”


这样的鼓励陈述了孩子正在做的事,也告诉了他因为他的分享,别的小朋友会很开心,或许会让他变得更有动力去分享。



如果有小朋友分享东西给孩子,你也可以趁机问他:“小伙伴把自己的东西分享给你,你开心吗?


这种点到为止的鼓励,往往比直接跟孩子灌输分享的概念要好得多。


分享并不是一蹴而就,而是需要跟随宝宝的发展特点,适时引导,培养习惯。

热门资讯

暂无数据

服务热线: 180-5844-3929

工作时间:周一至周五 10:00 - 12:00, 14:00 - 18:00

学智云官方服务
学智云公众号

版权所有 ©2017 - 2019 学智云教育咨询 技术支持:学智软件平台 备案号: 浙ICP备17037827号-1